作者:崔治平 日期:2011-03-02 17:19
最后我来谈一谈新汉字。
人是符号的动物,每一种文明都需要文字载体,统一后的世界同样需要文字。
关于未来语言文字的争论极其剧烈,充满攻击性。本人才疏学浅,没有资格参加讨论,也不想趟这汪浑水。
(我是看了几个关于未来文字的帖子,许多人骂来骂去,出口成脏,让我寒心。)
我只想把上天的判断告诉大家:未来人类将使用汉语,这不是因为汉语优越,而是因为汉字优越。
汉字——正如某些网友所说,乃是神的文字——天上的文字的的确确类似汉字,而不是拼音文字。
估计有些网友修为深厚,可能有人在定中看到过所谓“天文”、“天书”。
天上之有天文、天书,古人是深信不疑的。越南李朝大将李常杰有诗云:“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
在《圣经·启示录》中,上帝交给耶稣的就是天书。在前面,本人已经说过,世界上的某些典籍,事实上就是天书。(稍加改动而已。)
但以目前的汉字征服世界,肯定不行,更不要说繁体汉字了。
师父在二十几年前就给我下达了一个任务:重新改造汉字,以便未来人类使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本符号。
老实说,这个担子十分沉重。
——既无故辙可寻,亦无今贤可法,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我必须考察古今中外很多文字——万年前的刻符、两河流域的钉头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体)、外国各种非拼音文字;中国古代刻符、甲骨文、金文、《字海》中的大量死字、朝鲜谚文、日本假名、中国的几种少数民族文字等等等等。
当然,我在这里只是说,要考察它们的字形,至于发音,可能我一个都念不出来。
但看来看去,还是不得要领。
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从最基本的笔画开始,重新构筑“文字”。
因为还要上班,还有种种凡事,所以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几年之久,底稿之多,足可装一两麻袋。
正如专家们所说:汉字有四弊-----笔画多、读音乱、字数多、检索难。所以周有光老先生才提出四定:定形、定音、定数、定序。
在我看来:
定数者,商务出的现代汉语字典与古代汉语字典上的一万几千字足矣;
定形者,在框架不倒、字形优美的原则下,予以简化;
定音者,多音字分开,再多造几个;
定序者,不用谈,其他人可以做。
汉字是意音文字,繁难的形旁和声旁应该同时加以改造。
研究过甲骨文和金文的网友都知道,最早的汉字是很科学的,隶变之后,汉字倒是好写了,也更容易辨识,但是它的科学性也减弱了很多。
关于汉字的具体理论很多,尤其是港台和海外华人,更有闯劲,鉴于网友们大部分都不是专家,这些东西我们干脆一带而过——下面我直接说明新汉字的样子。
改造汉字的关键在于创造——创造新的形旁、声旁。(本人愚鲁,探索多年才得有此认识。)
即便如此,尚需穷尽八划以内的所有几何构造------足足有几百万“字”之多,以求尽善尽美。
唉!我本来不想牵扯理论,但大多数网友对于汉字改造的必要性迄今一无所知,实在令人担忧。我还是在摘引百度百科文字的基础上,稍稍说明一下吧:
第一次汉字简化采用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
——第一次汉字简化还是相当成功的。但是它的指导原则却是极其短视,极其幼稚的。完全是实用第一,东拼西凑。它等于说,用不着什么统一规划,只要好写就行,哪怕一个音弄出二十个声旁,哪怕取消声旁。
这就给真正科学的改造设置了巨大障碍。
汉字改革绝不是应该是群众运动,不幸的是,它恰恰搞成了群众运动。
毫无疑问:“会讲英语的人,可以比较容易的掌握英文。为什么后起的西方国家能够迅速超越中国?那是因为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可以比较容易的学会本国文字,从而可以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因而,西方国家可以迅速的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使之服务于本国的发展与强大。这是拼音文字对于方块汉字的优势。”
“然而,拼音文字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而且它会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越来越突出。因为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出现。而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必须创造新的拼音文字来表现。这样就使拼音文字的总数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增多。这样,总数越来越多的拼音文字,就会增加人们学习的难度,并增加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困难(譬如学习了普通英语或商业英语的人,如果不专门学习计算机英语,就无法阅读计算机英文书籍),最终影响到科技文化的整体提高,从而将拼音文字所具有的优势抵消殆尽。
这是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国家必将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这是绝对不可避免的。——但是,方块汉字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再多的新事物的出现,都不会使汉字的总数有明显的增多。几千个常用的汉字,就基本可以表现任何的新事物或旧事物。所以,方块汉字在这一点上其实是非常先进的。这是方块汉字对于拼音文字的优势。”(见百度百科)
“...如果说把汉语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这是需要商榷的话,那么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科学的文字却是丝毫没有疑义的。
因为,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只有汉字的总数可以保持恒定,不会增加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隔阂。而使用别的文字的国家却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随着其文字总数的不断增长,一个专业领域的人将对另一专业领域的文字都很陌生,更不用说内容了。
所以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会越来越少,而这种交流和互动的减少必将使其科技文明的进步速度不断的缓慢下来,并最终导致其科技文明的滞后落伍。所以,因为有方块汉字对科技文明的支撑,中国在各领域全面超越西方国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然而,正如鲁迅所说,当我们知道有拼音文字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到方块汉字的难。所以,汉字的改革是必须坚定不移的进行下去的。
拼音化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是进一步简化却是必然的趋势。所以,汉字改革的原则:
第一是进一步简化;
第二是尽量多采用拼音文字中通用的左右、左中右结构,而尽量减少上下、上中下、包围、半包围结构。
以减少人们学习的难度。汉字改革的空间非常广阔,汉字简化大有可为。(我以为这就是方块汉字的生命线。)
而这同时也正是方块汉字的又一种优势——因为拼音文字和一般象形文字都没有多少简化的空间。
那些抱定繁体字不放,或者反对汉字简化的观点是没有任何出路的,是必将被不断进步着的历史所抛弃的。”
——我不知道上面这段话的作者是谁,但无论如何,他值得我深深敬佩,其清澈明晰的智慧足以令我震撼!
我的原则是:既改造部首,也改造声旁。
部首:
譬如鸟字旁,我用朽的右边一半代替,则以后的鸟字就是两画,所有带鸟字旁的汉字这一次就节省了三划。
虎字头,最上两笔横、竖加厂字足矣。
竹字头,可以用XX或原来的草字头++代替,从六划减为四划。
舟字旁用木字倒下,底朝东代替。
走字旁可以用九为左形旁。
当然九代替不了走,走另造。
酉字旁可以用十加山的外框代替,或者说把山字中间的一竖延长,与一横相交,四划而已。
足字旁已经另造,五划,可惜无法写出。
角字旁角已另造——人下面加又,也是四划。原来的角字当角(决)斗士的角。
言字旁一点一横,下面是口,可以去掉中间二划。
雨字旁可以用不带钩的小字代替。
金字旁可以省掉三、四两笔。或人加下面的十。
鱼字旁是用象形的一个鱼——不带钩的小下面加“又”代替。
革字旁用丰——因为新的革字是厶下面加丰。
骨字旁,骨用殳代替,殳字另造——以后骨字旁就是殳。
音字旁用口下面加土代替,会意也。
髟字旁可用非字去掉四划后的横竖竖横代替。
鹿字是上“十”下“厂”为部首。
黑字是平加下面一字,为黑。
鼠可用卂代替。
鼻可用白下面加十的新的鼻字为部首。
汉字手写好像还是不能上传,(以后还会尝试)我只好用语言来加以说明。
汉字虽然号称形声文字,但它的实际表音率其实很低,学者的统计是百分之三十几,但在我的直观中,能够用声旁准确表音的汉字恐怕也只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恩格斯曾经说过:“路德不但扫清了教会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 而且也扫清了德国语言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创造了现代德国散文...”
汉字其实也是一个奥吉亚斯牛圈——自从秦始皇书同文,大家都是别出心裁,胡乱创造,什么都往里扔,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手来清理它。
第一次汉字简化也不过是意在“简化”,并没有整理汉字的意思。他们只知道拆,只知道用“又”代替一切,并不知道怎样重建系统。不仅如此,追认很多民间的自发“创造”,事实上甚至更加添乱。
当然,由于古今汉字没有足够的音旁——至少需要上千个,那些人似乎也是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为什么不多造一些声旁呢?改造汉字的关键岂不就在这里?
通过许多年的努力,在下构建了许许多多可能的“声旁”,层层筛选之后,留下几百个,或一千个左右。再加上汉字原有的,即足以彻底改造整个汉字系统。
举个例子:
国家:
《说文》:“邑,国也。”邑就是国。 金文中的“国”写成“或”字,以戈卫土也,晚周或秦汉以后又在“或”的外面加了个“囗”。
据说简化时郭沫若确定为口中加玉。但口中加土岂不更好?
家,屋下有豕,房子下面养着猪,难道是吊脚楼?多不卫生啊?
改为“工”——家庭是由劳动者支撑的,不是更好?
相应的帼、蝈、慖、掴、腘等字就可以改造。
嫁、稼、镓、幏、糘等字也可以改造。
中华:
中字下面加一点可以标示打中的“中”,华也是多音字,可以再造一字。我们可以用厶下面加十来表示中华的“华',原来的华可以用做华山的华。
如此,电话的话就可以简化,所有的HUA音字:滑、滑等等几乎都可以简化。
滑加骨什么意思?
不如三点水直接加厶加十。
猾也是这样。
桦、骅、哗、铧都是这样。
数字:
数可以用禾倒过来——表示,仅仅五划。字不用改。
属因此也可以相应地变成尸加“数”——倒过来的禾。输、署、熟、蜀、淑、暑、赎等字亦可就此改造。
譬如蜀——句字去掉口加上倒过来的禾即可。
地图:
地字可以用“不”倒过来,以植物的形象会意大地。图则可以把冬字去掉,换成X,纸上交叉为图,好不好用诸君一试便知。
第字:
第字可以用一横加竖横竖钩再加一竖、一撇表示,非常类似“第”的最下面结构,只有四划。何必加竹字头也。
如此,几十个di音字就可以顺利改造了。
顺字也可以改成川加土——水在土上流,顺也,何必用“页”?
套字是大下加厶,五划而已。
汉字在原理上非常科学,但在现实中笔画过多,声旁标音混乱,并不能令人满意。
破解汉字困局唯一的出路就是创造。
就拿“感谢”二字来说,干下面加心,(上次简化就有)为感,口下面加寸为谢岂不更好?——寸就是手,谢必用口、用手。
再比如原理二字,原可以改成厂下一点,加上令的最后两笔;理可以改成王(就是玉)下面两空中一点一撇——玉石有了裂纹,这就是“理”,“理”的本意就是“玉石内部的纹路”。
如此则“理”由11画变成了六画。
我们学习六书或者甲骨文金文就是为了学习古人的创造原则,雕虫刻篆,孤芳自赏有什么意思?
上面有个赏字,怎么改?
我们把“商”直接改成“伤”去掉单立人不就完了吗?一撇一横一力,何等简洁。
如此则“贝”加“伤”的右半部为“赏”。
殇、裳、晌、墒、觞、熵、汤等等都可以一并改造。
原则上一个字越常用越简洁。“你”字可以仅仅一笔,“/”就是你。
“是”可以仅仅两画,一横一竖类似“T”即可。
有人说,你怎么把英文拽上来了?其实《仰韶刻符》中就有这个符号,怎么会是英文呢?
双墩刻符就有Y,良渚陶符就有X,一切拉丁文符号,在《字海》等等文献中几乎都能找到。
等字:
等,齐简也。――《说文》。现在的“等”哪有简册之义?一个字写十二笔除了浪费时间,毫无意义。
厶下加寸即可为“等”。这样一来,瞪、蹬、澄、凳、噔、镫、磴、嶝等字都可以改造。
如果人们愿意,连邓字都可以改回来,当然,这已经是繁化了,或者可以称为合理化。
厶字:既然已经有了私字,把这么好的一个符号闲置千年岂非浪费资源?我建议把它当做“能”字。
毫字:倒八字一点一撇加上毛字即可,这就是会意,仅仅六画。
拿:人下有手即是“拿”,何必多写四划?
美:羊大为美,去掉大,羊减掉一横,羊小岂不可以更美?人是喜欢羊羔还是喜欢老山羊?
仅仅五划。
乘法:乘可以用禾中间加一画表示,也就是耒字不出头。法可以考虑用三点水加土——法如水土,不可须臾离也。
前面:前-----保留前三笔,下面加力。没有力怎么向前?
面:口加中间的H即可,我们并没有引入拉丁字母,纯属巧合。
集群:集是鸟在木上,难道四根木头绑在一起不是集?也就是王字多加一横。仅仅五划,也完全讲的通。
群:尹的一竖不弯加上两横即可。仅仅六划。
流动:动不必改,流可用兀第二笔后添一竖,仅仅四划,象形,水流也。
慢:可以改成日下加又,去掉竖心和四字(姑且这么叫)------日影在手上流动岂不是很慢?
至于蛮,一下加虫即可,何必用亦?
满:倒八加丙即可。
曼:日下一横再加又,以遂其延长、拉长之义。
利用形声字原理,所有MAN音字就可以一并改造完毕。
用I代替我,\代替他。吸收一点英文也没什么不好。
“山”就不用改了。
“的”可以用i代替——为了书写更方便,可以造几个手写体以汲取曲线文字的优点。当然在正式的印刷品中还要改成方块字。
汉字的改革应该是一步到位,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所有挑选出来的简单而美观的六、七划以内的几何构造全部压缩到新汉字中。
这样以后的学者们也就用不着再一次折腾了。
百年汉字改革之所以未能竟功,原因只有一个:未得其人!
未得其人所以未明其理——体制内的学者只会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不屑动手,也不会动手;民间人士又暗于机理,胡编乱造,他们的那些所谓新汉字我看连旧汉字都不如。
诸君不信的话,可以上网搜搜。
不能上图实在别扭,所以我最后再举几例。
整个:个当然不用改。
整则可以用大下面加工------大工为整。十六划就可以简化成六划。
“郑”的左边就可以改回来,改成“关”岂不是莫名其妙?
既然:既可以把左边去掉,然可以倒八加大下加一点,然,烧也-----《说文》,俗字作“燃”。新“然”暗藏“一点火”。
新旧:旧不用改,新则一撇加禾即可,何必用十三划?
教育:教保留前四笔,下加一令的最后两笔即可,那两笔是人的意思,整个“教”用这个“老人”表示。把右边不合时宜的棍子去掉。
教的多音字可以再造一个:前四笔加又即可------“教”别人不得用手(又)吗?
育下面可以换成又。
文章:章,云加十即可。这样璋、彰、樟、獐等等都可以改造。
掌:秃宝盖加手即可,仅仅六划,何必用十二划。
皁:已经有了皂,何必加一个皁?添乱而已。正如前述,我把它改成“鼻”。京剧中的白脸就叫“白”,白者面额也,额下最突出的用十表示,就是鼻。
“长”有两个音,可以用带钩不带钩区别,带钩的为长大的长,则障即可用左耳加长。
不带钩的为长江之长,木横为长嘛------“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它又像一个坐标系,正好暗示长度。
这个长加一个外框,就是区的外壳,即可变成“藏”,藏品的藏,既好认又好写。
买卖:买的第一笔下面加土即可。买房买地嘛。
买=買,会意字。小篆字形,从网贝。“网”是收进,“贝”是财货。合起来表示把财货购进来。
现在的买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请杀手收购人头?真是荒谬已极!
卖则可以用倒日加又,倒日是器皿的器(以前就准备这样简化),“又”是手。手上拿着一个器皿表示出售,就是卖。
电脑:脑可以去掉月字旁,脑又不是肌肉,干嘛用“月”
天鹅:鹅可以用艹加朽的右边(鸟),鹅是家畜,草间之鸟为鹅。
编辑:编用一撇加最后五笔即可。最后五笔可以当“扁”,以绳次物曰编,一撇如绳。
辑:车加既的右半或几。
每天:“每”前两笔加寸即可。
善良:善----王上倒八字,或者说羊去掉下面一截即可。什么意思?善之在人,如玉之有光。(王就是玉)
紊乱:紊,文下加厶即可。因为丝可以改成厶下加一横。
帽子:帽,秃宝盖加毛即可。
事业:事可以仅仅保留E反过来的部分,仅仅三划,使当然也就变成了仅仅五划。
以上不过随手举例而已,凡事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改造汉字,为统一的世界文明奠基,正是我辈的职责所在。
.....我有个担心,这样的新汉字字姓结构规律性更少,虽然笔画少了,结构简单了,可能不会更好学,要先有个文字对照表才能说。
我还是主张对汉语的书写系统进行字母化改造,可能比楼主提出的进一步简化汉字更有好处。
-----------------------------------
真正的意音文字都是一个“音旁”牵出一大串,汉字之所以不好学,恰恰因为它不够真正的意音文字。
譬如“羊”去掉一横变成的“美”,至少就可以配十个字。
羊去掉下面一截变成的“善”,也可以配上擅、膳、赡、缮、蟮、鳝、埏、禅、嬗、僐、剡、骟、鄯、潸等等------您可以看到他们原来的声旁是八个,标音非常不确定,我却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一。
显而易见------记住一个字,就可以记住一串字。
改造文字不能仅仅着眼于简化——美观同样重要。
汉字拉丁化是没有出路的,我早就尝试过,深知其弊。
随着时间的推移,拉丁化的各种文字都会面临窘境(如上引文所说)------未来人类会进行对比,有所抉择的。
...请教,关于中国简化字的现在进展如何?您以前在帖文中说这个工作已做了十几年了,不知将来是否会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来真正启动中华文字,发音,乃至服饰,住房,礼仪等一切文化的重建?
--------------------------------
作者:崔治平 时间:2016-11-04 11:03:02
在下的简化字已经大致完成。
我的目标是澄清汉字中的混乱,把汉字恢复成商周的意音文字,一旁表意,一旁表音。使人掌握了一二百个音旁即可通读所有汉语文献,同时取消平舌翘舌,即z、c、s和zh、ch、sh的区别。一字多音亦将变成一字一音。(免得令人不知所措。)但要推广还要等到愚兄的其他作品出版,别人对在下有了信心之后。
贤弟的这个提议非常好,以后应该在议会下面设置专门的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负责全国的礼仪、称呼、服饰、古城、住宅、文字。。。等等文化的重建。
......许多专家都说粤语是古汉唐读音,在下也不知道真假。但古代都用雅言做普通官话,断不至于像粤语一样佶屈聱牙。
九个音调实在太复杂了,不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