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上帝的权柄归到自己身上,这无异于剥夺上帝的神性;他们不是承认上帝,而是承认自己。”
上帝是一个无限的、不生不灭、无形无相,无始无终的自由意识体,创造和包含了一切形相。“有人把“传道者”等同于“道”——即把“认知本源者”等同于“本源”,是个迷信化的混淆(除非出于特殊目的故意而为)”——当代炼养家元吾氏。
梁燕城博士的修道所见与元吾氏基本一致,他描述的【第四重境界】:
“达修道第四重境界,一切灵界境烟散,如八大虚空,而见全法界之生灭。身心俱寂,如坐于大金莲,如坐于宇宙本体,我法皆空,本体亦空,是无法形容之安,是寂静,是澈底之定。
生命如枯木,见万法生灭,己则无生灭。时间空间均凝定,再无时空,现实处境已如幻如化。这是空寂境。
诸法由因缘和合而成,因缘者,关系也,条件也,万物均在此依被待的关系中,互相依赖,并无自身常存的实体。以因缘关系为本观诸法,则没有孤立自存的事物,却是一相依相待的大缘起网,此网在随缘变化,没有定相。。。一刻悟此缘起网整体,即体法入空,证见诸法实相,入大寂定中。
自修道入定,到证悟万法缘生,皆无自性之空境后,已感身心透明,彻悟实相,真如是不生不灭,脱除生死流转,此为一种「智的直觉」,佛家称般若智,悟一切如如,无执无我无法,已是语言道断,心行路绝之境”。
【第五重境界】
“但宇宙之妙,竟是仍可转化此境界,而有新领悟,空并非终极。
证悟天人一体,宇宙生息,是修道第五重境界,易传曾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即宇宙最伟大的德性,就是其「生物不测」之创造力。
有一次到台湾,乘火车上阿里山,穿越雨雾烟云,见山势雄伟,若隐若现,后在山顶的古木巨松间行走,忽感一种天地无限之能力,浑然流转,生生不已,万物就由这伟大之创造力,而得生生不已,而这种力量,亦流贯在我全身,是我良知与美善心志之来源……我已不复存在,融人宇宙大化之中,而大化本是流行,是一不息止的伟大创造力,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生而又生,永无止境,而我内心亦是「纯亦不已」,瞬间与宇宙然为一体,无彼无我。
观眼前崇山峻岭,与我本为一,观花草树木,与我本为一,周围观日群众,亦与我本为一,天地和自我,均化入宇宙性命流行的大道中。
这不只是空,却是天地生物之心,是大易生生之动力,不禁甚为感动,难道这是中国古圣贤所讲的「天道」?难道宇宙仍有其生物不测之心灵。
——这是什么经验?看来证悟空如,仍非终极,万物是在失灭变化,流转无常,但从另一角度看,一切虽终归空无,但一切又仍生长出来,是什么让之生长呢?缘起只是终极之表层,深层却是大易的生生不已”。
【第六重境界】
“在修道的深层体会,若不执于「空」与「生」,将渐契会宇宙之慈爱,知还有超越而有恩情的上帝,但人却无路凭修道进入上帝之中。
…我修道所见的世界,重重上达到最高本体,亦是接受了上帝。。。遇见上帝,究竟是什么一种体验呢?
接触天地无限无尽之主宰,不是凭修道之重重突破,也不是以般若智、虚静心、仁慈性去观,因这都是人和宇宙本体之契悟,却不是和上帝之沟通。
人要证悟上帝之恩情,须心灵一种终极之开放性,这在西方当代神哲学,称之为「存有的开放」,为人心对宇宙终极之真理,有一刚健之顺应,不再以自己为中心,放下自己的所有知识理论、思想偏见和修养已达之境界,化之心渺冥无尽的恩情海洋中,一时非无非有,非空非寂,非道非天。
这种开放即形成对无尽的接受性,遂于此经历一种无法描写的内心清洗净化,不再是如今所修之德,确实一生历史所积藏污秽罪过,自私贪婪,一举洁净。生命在这一下即得转化,旧我旧形骸在永恒照临时死去,新我如新生婴孩般生出来,这是形神转化,一刻间即得真自由。
此时的感悟,就是人与终极隔绝打破,在感通无尽中,得到滋润,得到释放,而人于底层之喜乐,如活泼泉水涌流,不禁要手舞足蹈,跑上山颠高歌!
…一天躺在床上,忽觉宇宙像一暖流的创造力,贯于全身,身心均极舒畅,感到上下与天地同流,而此大流是有情意的,不只是无知觉的空如或大道,却是宇宙的大爱之临近。
这难道是自古数人讲的上帝?
心中有强烈的激动,感到一种无尽的恩典、慈爱和宽恕,目中开始湿润,问:「你是谁?你是真神吗?」
那慈爱恩典却是无言。这是无声无臭独知时之境,我遇见了宇宙的真正伟大慈爱。
曾经有几次,只觉充天塞地,是一慈爱,是一灵明,宇宙处处皆感到美善,感到无尽的爱,纵使是残山败水,心中仍觉花香鸟语。
这种悟境使人心有流溢之乐,难怪孟子云:「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天地万物与人心体为一,来自同一本根,则心灵可通于宇宙,而见宇宙为完备于人心,人若以诚挚之心自省,发现人心体之美善,自然有莫大的喜乐,所谓「此乐直从天上来」,那是来自宇宙的爱,宇宙之乐。
达这境界时,人心安然而乐,似已很接近终极之真理,但另一面,又似很遥远,人与上帝之间,似有一无尽的深渊,人根本不能逾越,难怪老子讲到「道」时,又发觉有无比差距,人只能与创造力合一,却不能与上帝合一,上帝是有甚大慈爱和恩情,我们大约可证悟,但奇在我们无任何桥梁过深渊,也没有门户可进入上帝那里。
人和终极完美之间,有一鸿沟,不能逾越,只能在天人合一的高峰上,略窥见其终极善光,而知其澄净之恩情悲爱。
……遥契宇宙终极,为一位大恩情的上帝,但不能单靠人力可通上帝,也须上帝对人有主动的沟通,此即所谓启示。盖终极真理若有位格情怀,非冷然无知无觉的创造力,则祂当可主动寻找人,和人说话,或参与历史,有所作为。
人不能过去,但祂若有情,当可过来人这边,与人接触,对人有启示和救赎。上帝若存在,又若有情志,很可能主动地向人示现自己,这就称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