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5-09-07 18:21
不得不请教兄长,请问三界的界限是如何划分的,是在这个物质空间的按星球系统来划分,还是以物质的维度来划分,还是以能量的大小来划分,还是以时间来划分?
-----------------------------
三界实质上是以物质的微细(也就是能量的大小)程度来划分的。
欲界是各种粗色,色界是各种妙色,无色界是近乎无形的更精妙物质。再往上是涅槃。涅槃之上是灵性世界。(印度教认为,其中布满了无数的外琨塔娄卡-永恒的无忧星宿。)实际上就是一种更精微的物质构成的世界。
根据佛教哲学,物质生活结束之后只有虚无的涅槃。根据印度教哲学,和《博伽梵歌》的教导,这一物质生活结束之后,真正的生活才算开始(《博伽梵歌》2.72)。
圣帕布帕德等人认为,佛祖并没认识到上帝的超然形象,人格形象的存在,也不知道超越物质世界之上的灵性世界。他只是描述了超越物质存在之上的虚无-涅槃。佛教徒哲学家的最终目的就是变得像块石头,一动不动,既没有物质活动,也没有灵性活动。——“那些试图失去个体性的非人格主义者,也同时失去了物质和灵性喜乐”。
十五世纪的印度圣人柴坦尼亚·玛哈帕布(按照经典的预言,他是上帝-主奎师那的化身)说,佛教这一非人格主义哲学乃是虚无主义哲学的一个阶段。
涅槃是什么?圣帕布帕德认为:在两种创造—物质创造和灵性创造之间—有一条维茹阿佳(Virajā)河,还有个地方叫布茹阿玛娄卡(Brahmaloka,湿婆的永恒居所)。那些厌倦了物质生活并达到了非人格梵(至尊上帝的灵性光灿)存在的生物就停留在那里——他们也解脱了,但没有达到灵性世界,而是滞留在了一个叫涅槃的边缘或中性之地。
问:崇拜佛祖的人有什么星宿可去吗?帕布帕德说:有的,有一个中性阶段。那不是星宿,而是灵性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的边缘位置,但你还得下来(1968年12月19日,洛杉矶,《博伽梵歌》2.62-72讲课)。
他说:“他们(佛教徒)对灵性的多样性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可以与至尊人格首神来进行各种享乐,而且这会永恒持续。我们将会永恒享乐。这一点他们却无法理解。(1975年7月9日,芝加哥,《圣典博伽瓦谭》6.1.25讲课)
佛祖为什么会显现?——印度教的一个故事说:
“据说因为奎师那一直都在举行各种祭祀,并向高等星宿的半神人(除了上帝之外的神灵-包括所有的佛)发出邀请,所以半神人们几乎总不在他们爱侣的身边。因此,半神人的妻子们为丈夫不在身边而惆怅不已,于是便开始祈求奎师那的第九位化身,即佛祖的显现。佛祖于是在卡利年代显现了。换言之,她们没有因为主奎师那的到来而高兴,而是开始祈求他的第九位化身,即佛祖降临,因为佛祖为了劝阻屠杀动物而制止了韦达经推荐的仪式和祭祀。半神人的妻子们认为如果佛祖显现,各种祭祀都会停止,这样她们的丈夫就不会接到邀请去参加这些仪式,那她们也就不会再与他们分离了……(《奉爱的甘露》第21章)。
——在习惯上,佛教和印度教都说天国在上面,佛国在更上面——实质上天国在微观层次,佛国在更微观层次。我们的世界本身就处在天国和佛国的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三界之外的天国其实就是在我们世界的微观之中同在?如同波波相叠,无碍无扰。如同佛经所说的”华藏世界海“,"因陀罗宝网”一般的存在。-------------------------------
是啊。
昨天借了一本《道与氣-揭开天地之谜》(以前就翻阅过),是道家真人悟道真子写的,其中写道:
“外空间的事如果一定要用我们空间的语言来描述,一定会有文字障碍或个人想象力所产生的曲解。在这儿要特别强调的是,天堂并非在天上,地狱也不在地下,在我们的空间中就同时存在着天堂和地狱,也同时存在着西方净土与六道轮回的空间轨道。它们就像我们周围存在着音波、电波、光波一样,只是不为我们所觉察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