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的惊人预言:
“我曾经在香港对宗教人士演讲,提到二十一世纪之时,所有宗教的外衣都必须脱掉,所有宗教的大门都必须打开,而且各宗教要联合起来共同服务,追求人生、宇宙的真谛,二十一世纪的文明,才能够建设。我说也许言之过早,但是你们可记录下来,将来必定如此。为什么呢?假使不脱掉宗教的外衣,不打开宗教的大门,还是闭关自守,对所有宗教而言,便有八个字的定论——“关门主义,自杀政策。”
(《论语别裁》上册,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6年6月第二版,P293页)
-------------------------------------
“我告诉他们二十一世纪,所有宗教,要把宗教的外衣脱掉,所有宗教的大门要打开,联合的沟通,不然将来一定被自然科学打垮,因为跟自然科学配不上啊!自然科学发展到最高点,可以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唯识、《楞严经》、《楞伽经》这些学理配合上。”
-------------------------------------
【中国的盛世可持续两三百年】
“清康熙在十二岁的幼年,就登位当皇帝了....可以说有清一代的成就,上比汉、唐两朝更兴隆,更鼎盛。
回顾历史的陈迹,展望未来,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动乱的时代,大概不会再延续太久了,照历史法则的推演,应该是丁卯年一九八七年以后,我们的民族气运与国运,正好开始回转走向康熙、乾隆那样的盛世,而且可以持续两三百年之久...”——摘自《老子他说》
-------------------------------------
【南怀瑾对二十一世纪的预言】
“人类未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中国人的世纪,并不是我们狭窄的民族意识下的中国人统治全世界的想法,而是融合了几千年来不同的地域、不同思想,最后以中华民族文化为精神而成为世界大同的世纪。
他说:“那将是一个融合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方法,中国文化的精神的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世纪这才是中国人的世纪的真义。”——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
-------------------------------------
南怀瑾先生预言【整合全体“人类文化”的趋势】
直到现在,东西文化虽还未完全融化结合为一体,但已有整合全体“人类文化”的趋势,以便迎接未来“太空文明”的到临。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学为政,切不可目光如豆,掉以轻心,只当这些是狂妄幻想的妄语而已!( 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
【新的精神时代的开始:传统精神与科学的融合】
我们是不是处在一个新的精神时代的开始?南老师说,是这样的,但是这个新的精神时代和过去的精神时代不同,因为它会是一种融合,是过去的传统精神与科学的融合。因为在 20世纪的科学里面有很多很重要的洞察,其实到了今天还没有被充分地了解。
更加神秘的其实就是我们的生命,宇宙中最伟大的能量就是生命的能量,生命的能量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说的“气”。南老师曾经跟我谈到过,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不同能量的形式,动力的、重力的、电磁力的,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所有的这些都是物理的,都是有限的,宇宙中真正无限的能量形式就是生命的能量形式。
他也谈到说,当人类真正理解了生命的能量,人类本身就会发生变化。
-------------------------------------
南怀瑾先生【对婚姻制度和家庭的预言】
我预言过,二十一世纪起,不止中国,整个世界都没有婚姻制度了,将来都是拍拖一下就好了,没有家庭了。(老古版:《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上 P168)
未来没有家,也没有夫妻制度,生活都乱了。所以讲女性的教育,与带孩子的关系问题,实在太严重了。(老古版:《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上 P169)
以后的时代更变了,我说这个人类世界这样演变下去,五、六十年以后没有婚姻制度,没有家庭了。《南禅七日》
-------------------------------------
【现在的世界政治形势】
我在外国对自己中国的留学生讲,你们要了解世界政治,赶快去读春秋战国。现在的世界政治就是春秋战国的放大形势,在我看来几乎是一模一样。(老古版:《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下 P92页)
-------------------------------------
【对中国人口问题的看法】
现在觉得世界上粮食不够,人口过多成了问题,生怕人口跟土地不成比例。在我很笨的看法,这个问题闹了几十年,尤其外国人在闹,外国人闹闹可以,我觉得人口不会成问题。以中国来讲,大概再加一倍还能够活得下去,粮食也够分配。不过其他许多国家,像欧洲有些地方就不同,不像中国。
再说西方人拼命提倡节育,在他们某种理论上可能有道理,但是,其中还有个很秘密的大问题。。。。。。我觉得盲目跟人家叫节育是不妥当的。当然站在女性生孩子痛苦的立场来讲,节育是个好事情;而站在一个立国、一个民族国家永久的大计来讲,就是四个字:值得深思,要好好考虑,因为这真是个大问题。
(东方,《孟子与离娄》,P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