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治平 时间:2016-11-11 08:46:44
...灵细胞有了个体意识后自动就会有各种欲望,那是否可以理解为上帝其实也是有欲望的?
----------------------------------
贤弟真是心思缜密,聪慧绝伦,人中第一,可惊可叹!
你说的很对。
至尊上帝既有情感,也有欲望,祂几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正因为这样,灵细胞有了个体意识后才会自动地拥有各种欲望。
唯一与众神,与我们人类不一样的是:
上帝完全超越了阴阳,所以祂没有男女之间的情欲。十八金刚也基本上超越了阴阳,在这一点上与上帝相仿。
作者: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6-11-11 09:05:01
...比如至尊天父希望每一个迷路的灵细胞都能找到回家的路,超出轮回,这其实也是种欲望。灵魂应该不可能消除欲望的,由于人类满足欲望的手法过于低级,违背了良知,所以宗教家才诋毁欲望......
------------------------------------
是的。
上帝也有爱恨,他爱那些善良的人,爱那些急公好义,舍己为人的人;讨厌那些鼠目寸光,蠢如鹿豕的人,更痛恨那些披着人皮,心如蛇蝎的恶人。
——所以说地狱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
作者: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6-11-11 11:17:36
......灵魂应该不可能消除欲望的,由于人类满足欲望的手法过于低级,违背了良知,所以宗教家才诋毁欲望......
------------------------------
佛教是提倡消除欲望,趣入涅槃的。那到底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360百科】说:“涅槃一词在佛陀出世前,印度《奥义书》思潮就已经在使用了,原先涅槃系指回归于包含一切且常乐我净的清静梵我,这个在耆那教教义中可以看明。 而佛陀觉悟后,明白“因缘法”,对涅槃一词有新的定义和解释”。?
“涅槃(梵文)一词为来自古印度,在各古印度宗教里一般指一种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状态,在印度教哲学里意指通过肉体的解脱而与高级生命的结合。目前在中文里,这个词偏向于专指佛教里的涅槃概念”。
但佛教里的涅槃概念是很有问题的。释迦牟尼认为:世界上没有我,我只是因缘聚合而生,也会因因缘离散而灭——“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者,则不生世间有见”。“世间指五受阴:色受想行识,亦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境六识。世间集,指五受阴的流转变异是随无明贪爱因缘驱动支持而有生命现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前一切,所以不会说一切都没有。世间灭,指五受阴的流转变异随着无明贪爱因缘灭除而不再有生命现象,所以不会说一切的存在都是实有永恒。所以要明白佛陀所定义的涅槃,必须先了解因缘法。生是依因缘支持而生,不是本来就有。而凡生起之一切,皆会随其赖之生起的因缘灭而灭,不会恒常存有。而随着因缘的灭尽,称之“灭”,此为佛陀所定义的涅槃”。?
(小乘佛经是很好的,相当质朴,没有太多的夸大其辞,神乎其神。但它的涅槃有问题。阿罗汉入无余涅盘几乎就等于是形神全灭。——活着是苦,自杀白搭,趣入涅槃,一了百了。)
“佛法中一共有四种涅槃可为修行人证得: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
小乘佛法的修行人,能证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不能证得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与无住处大涅槃。小乘修行者由断我见后,修行断除我执,能够证得的最高境界名为阿罗汉境界。此境界是指灭尽七转识,唯余第八识。成为阿罗汉的小乘佛法修行人如果尚存,因为还有五蕴色身存在于人间,尚要承受风吹雨打、严寒日晒等等人间的微苦,因此所证境界称为“有余依涅槃”;成为阿罗汉的小乘佛法修行人如果死亡,因为抛弃五蕴色身的缘故,所入境界则称为“无余依涅槃”。然而不论是有余依涅槃或是无余依涅槃,阿罗汉都因为消灭自我的缘故,实际上再没有此阿罗汉存在”。
(当然,由于佛经很多,相互矛盾,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
所以人们才说:“小乘之空义,谓三乘之圣人,入于无余涅盘,则身智永亡而无一物。法界中灭一有情也”。 “以唯识的观点来看,无余涅盘之前,声闻圣者体证涅盘时,六、七两个识皆转成无分别智亲证无相涅盘,而无余涅盘时,声闻圣者的第八识就断灭了〔由第八识所生的第七识及前六识也因此断灭不生〕,世出世间已无此证果的个体有情,只剩无为法”。?
“一部分修小乘的人,认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所谓的“入灭”。基本上就是说没有再入轮回的可能,永远不进入红尘。有些人认为就是形神俱灭,实际上,就是身体死了,灵魂也消失了,这是一种。还有一种人,认为这种涅槃是在一种很舒服的(境界)永恒地在里面待着,不动。这两种妄想,都叫“入灭”,被大乘所否定的。大乘经里面的内容,对很多小乘部分的信息,直接是否定的。注意哦,那些信息可能真的来自真实肉身版的释迦佛所说。你看这个小乘认为修证的最高境界、核心的东西、很重要的东西,都被大乘直接给否定了。就类似是Windows否定DOS”。
【360百科】:
“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只有修证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够证得。大乘佛法的修行人称为菩萨。在整个成佛之道的修证过程中,凡夫从发起愿意成佛的菩提心时,一直到将来能够成佛,总共须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不同层次的修证阶段,历时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在这整个过程中,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够于证得第一十七阶位时,亲证“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能够得知清凉寂静,烦恼不现,众苦永寂之中道真实境界。一般来说,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于第四十一阶位时,亲证“有余依涅槃”;于第四十八阶位时,亲证“无余依涅槃”。菩萨于证得第五十二阶位时,亲证“无住处涅槃”。
菩萨以有大智慧故,断离烦恼障、所知障,不住于生死迷惑的世间。由于怀有大慈悲,积极救护众生,因此也不住于涅槃,独自享受安乐。迷惑染污的世间固然不住着,常乐我净的涅槃也不住着,因此名为无住处涅槃。
除了上述四种涅槃之外,尚有一种大涅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为如来的法身。《胜鬘经》:“法身即如来大般涅槃之体。”大涅槃是诸佛的法界,是诸佛甚深的禅定,也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此境界惟佛能证。《法华经》:“惟如来证大菩提,究竟圆满一切智慧,是名大涅槃。”
作者:红尘小爱不相关 时间:2016-11-11 11:55:19
真正的佛就是证得如来法身,圆满一切智慧。
他可以在大涅槃中享受常乐我净的法乐,独自清修。也可以有各种欲望(需要的话,上天会给他重新注入欲望),各种享受,但他不会执著于欲望和享受。欲望和享受也不会像受到极大限制的人一样,给他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上帝从来没有否定过欲望,祂公开赏赐给超级生命的,都是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欲望,这种情形是无法想象的)。天理是中正不倚的,不会自相矛盾,也不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当然,对人来说,要修成超级生命,必须有一段严格的禁欲阶段。宗教家诋毁欲望,一是因为他们不懂天理,二是为了让生命顺利升级。量子要实现向高能级的跃迁需要吸收能量,就跟人类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