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查看: 153|回复: 0

古夷语——彝语与汉语形成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3 10: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字体大小 16px
10px 30px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的。彝族的语言,总的来讲,属渐进性的一种发展。汉族就不同了,自以炎、黄为核心,不断融合周围小民族。到了汉朝,以“汉”作为族称之后,又经历了多次民族大融合,其语言,在炎、黄时代所操的古夷语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便如此,仔细研究汉族的语言,我们仍可以发现它保留有许多的从古夷先民那里继承下来的古词语。
如:亲属称谓中的“爹、妈”一词。很明显,来源于古夷语的“阿爹、阿嫫”。“爹妈”,按汉语的解释是“老辈或长辈”,进一步的解释就没有了。彝语的“爹”,追其原意是“装入”的意思。男女交合,男人精液装入到女子腹中,女人才会怀孕,生孩子。可见,“爹”一词,与生殖有关。“嫫”,彝语意为“大”,彝族社会母系遗风浓重,妇女在家庭中占有至尊地位,为大。这是“爹嫫”称谓的真正来源。彝语的“爹嫫”称谓,后来就演变成汉语就是“爹妈”一词,这是毫无疑问的。
“爸爸”一词,《新华字典》解释,指“长辈和父辈”,再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彝语则不然,彝语的“爸”,意为“生养”,指生育养育自己的人。而今石屏龙武、哨冲一带的彝族尼苏人,称父亲为“阿爸”,只是语音稍有不同。显然汉语的“爸爸”,是彝语的“爸”演变来的,只是改成叠称罢了。
“神”一词,《新华字典》的解释是:“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他们崇拜的人死后的所谓神灵。”而在彝语中,“神”,意为“主宰者”,“神”不仅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更重要的是“主宰天地万物,包括人的生、老、病、死”的一种无形的存在“物”。正因为如此,彝人才兴起“多神崇拜”,凡事都要先虔诚地祭祀神灵,求得神灵的谅解和庇护。“神”,彝语谓之“谐”,这是继承古夷语的语音之故,汉语的“神”,实际是古夷语“谐”的变音。
“筷子”一词,汉族曾经和彝族一样,读为“箸”。《新华字典》解释:“箸,古时指筷子”,什么意思?已经不知道。彝族和彝语支的许多民族,至今仍将筷子称为“箸”。彝族人在前面加了一个字叫“咪箸”。咪,意为一闪一合,箸,指呈条状的东西。咪箸,意思是条状物,拿在手里,一闪一合,搛食物吃的。可见,汉族古时候的“箸”,源于古夷语的“咪箸”一词。
“龙”一词,汉语和彝语的意思完全相同,是“主水者”。通俗讲,就是“水神”。中国人认为,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龙”,海有海“龙”,湖有湖“龙”,还有“龙王”、“龙宫”……中原地下出土的“龙”的雕塑、纹饰形象最多,如6000年前“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雕龙”,最负盛名。但要问“龙”的源头,最久远的,却要数哀牢夷的“九隆神话”,它产生在万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转换的过程之中。彝族谓“龙”为“倮”(luǒ)。彝、汉两族的语音,极为相近。汉族的“龙”,实际就是古夷语“倮”的变音。
“卍”字,现在字典很少收录,多见于出土文物、岩画、古建筑的屋粱上、窗格之上,作为一种吉祥符号,也画在佛像胸前,汉语读音为“wàn”。这个古文字,不仅在中国流传,还传播到了西亚和欧洲。众所周知,德国法西斯的首领希特勒,将它拿去当做纳粹党的党徽。这个字是怎么来的?一般人难究其理,其实,:“卍”是个古彝文字,读音为wang,意为旋转。表示宇宙万物都绕着轴心作圆周运动、旋转。汉语的读音“万”,显然是古夷(彝)语wang的汉字记音。彝族毕摩(祭司)的占卜时,取羚羊左角,截去角根,剖为两半,平面为阴,凸面为阳,让其作旋转运动。羊角两阴两阳相交为凶;阴阳相交为吉;若阴阳相交呈十字形,则为大吉。羚羊角有一定弯曲度,相交为大吉时便成为不规整的“卍”字形,如此便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彝、汉语相同相似,可以在彝语中追溯其源头的语言,还可举出一些,因为篇幅关系,恕不赘述。总之,号称“炎黄子孙”的汉族,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上,经过多次民族大融合,成为占中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民族,但至今,在其语言中仍保留有不少的古夷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路88号现代城5号楼

新锐创想是一个融创意、设计、技术开发、服务为核心的新锐互联网公司,专注于Discuz!周边插件开发和精品模板设计,坚持为客户打造高品质的精品模板和插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Discuz Team.

豫ICP备15029370号-16|棠棣馆

GMT+8, 2025-4-5 05:49 , Processed in 0.012845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