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世界》报道,科研人员一个最新实验,再次证明了“量子纠缠”现象的真实存在。报道说,代尔夫特大学的汉森教授研究组能够把相距1.3公里的两个电子纠缠起来,然后在它们之间传递信息。物理学家使用“缠结”一词表明他们使用某些方法来生成成对的粒子,其结果是它们彼此之间不独立。科学家们把两颗钻石分别放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校园内的两侧,距离1.3公里。
校园的两侧设有探测器,两个钻石之间的距离确保做测量的同时,信息无法以传统的方式交换。每块儿钻石含有一个微小空间可以俘获单个电子,此空间具有一种称为“自旋”的磁性,然后用微波和激光能的脉冲来纠缠,并测量电子的“自旋”。
汉森教授的研究组在实验中观察两个电子的“自旋”磁特性,此特性有“上旋”或“下旋”的两种表现。
汉森教授描述道:“两个电子都是同时上下,观察其中一个总是下旋,另外一个上旋。两者完美地相互关联,当观察一个具有的磁特性时,另一个永远是相反的特性。即使另一个电子在银河系另一端的火箭上,它们之间的这种影响也是瞬时的。”
汉森教授的研究组解释,他们在该研究中消除了造成产生其他作用的隐藏变量,如将电子置于微小钻石槽中,消除了主要的贝尔实验“漏洞”,因此所检测的电子间不可能存在任何“秘密”通信机会,也不存在受检电子被误认为代表其他所有周围粒子的情况。
《每日邮报》说,这项实验表明成对的亚原子粒子之间存在一种超越时空的看不见连接。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实验,因为它为人们找到最明确的证据说明这种量子效应,证实曾被爱因斯坦不喜欢的著名“鬼魅似的超距作用”是实实在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