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6-05-21 16:25:04
作者:ntubin 时间:2016-05-21 00:13:22
愚弟最近又在学习《薄伽梵歌原意》,今天看到第十四章。又适逢大家讲到“如何点醒入戏太深的人”,想汇报一下学习体会。
请兄长和大家帮忙提点。
十四章,题为“物质自然三形态”。第一、二节,天父首先说这是至高无上的智慧,只要稳住于此,就可以达到和天父一样的超然本性。
第五、十九、二十节,天父讲三形态包括善良、情欲和愚昧,且除此无他。我们能够超越这三种形态,就能脱离生死,尝到甘露之美。
第六至九、十一至十三、十六、十七分析到:
虔诚活动可以自我净化,处在善良形态;但囿于知识和快乐。善良形态会发展出真正的知识。
情欲形态来自欲望和渴求;束于功利性活动,迷恋难舍,乃至贪婪。结果会痛苦。
愚昧形态产生于黑暗;产生幻觉,疯狂、懒惰、昏睡。结果是愚拙。
第十节,说明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可能处于任一种形态。依此,我们似乎应该做以下努力:
当一个人处于愚昧形态时,我们应当奉献理智的呼唤,遏制其昏睡;奉献辛勤的劳动和理智的讲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遏制其懒惰;奉献理智的劝阻,甚至武力止戈,遏制其疯狂。
当一个人处于情欲形态时,好像要奉献时间去与其同事;趁其痛苦,伺机讲理。还要奉献忍耐,令其放泄不满情绪。
当一个人处于善良形态时,要奉献不懈努力来达到知识上的进步,身先士卒地以知识奉献来展示奉爱瑜伽的好处,并以此鼓励,助其脱离单纯知识的绑缚。
三种形态可能在一个人身上转换极快,需要我们耐心细致观察,克服我慢。
恒定于奉献瑜伽,令我们逐渐达到第二十二至二十五节:
“启蒙、依附、幻觉出现时不厌离,消失时不渴求;在物质属性的所有这些报应中泰然自若,毫不动摇,始终保持中立和超然的态度,洞悉到只是诸种形态在活动,稳处自我之中,快乐和痛苦同等看待;以同等的眼光看待一堆土、一块石头或是一块金子;理想的和不理想的,一视同仁;稳定沉着,在褒扬贬责,荣誉耻辱面前从容不迫,平静处之;平等对待敌友;舍弃一切物质活动——这样的人已超越了自然三形态。”
愚弟这是第二遍学习《薄伽梵歌原意》,全书的系统结构、章与章之间的联系,都还不清晰。只能单独就某一章,粗浅地进行了解。
-----------------------------------------------
《薄伽梵歌》是超越三界,获致永生的宝典,正如《福音书》是跻升天国的宝典,《论语》是立身人道的宝典一样。
贤弟致力于此,孜孜行道,必定有无穷后福,无量前程,愚兄在此恭贺!
|